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区旨在以服务陇药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目标为引领,推进陇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向导,聚焦动物功能试验、动物建模、药效测试、毒理学实验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确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高血压模型研究、胃肠道肠疾病研究、妇科疾病研究、心脏毒性研究、新药与大健康产品开发等6个研究方向,支撑中药药理、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
本方向依托当归道地药材产地的优势,在当归“主咳逆上气”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当归及其有效组分、当归复方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在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展开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相关科研奖励3项。同时,在肝“体阴而阴不足”等中藏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藏药降酶保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获相关科研奖励3项。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区实验室现拥有面积57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86余台(套),总价值154余万元。
平台现有技术人员2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讲师3人。学历构成为博士1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7人。主要从事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中药及复方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本平台技术人员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兰州市科技局项目1项;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2项;三区人才项目4项等。获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药学发展奖5项。以第一及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 8篇);获发明专利10余项;以主编、副主编、编委参与教材、专著编写20余部。目前已建成一个以优秀中青年群体为核心的学科梯队在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方面,形成了有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科研团队。